音乐展览 – 巽他甘美兰
文/影/图:刘长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
|
|
导言
[图片2] 形形色色的巽他乐器
|
[影片1] 《从昨天到今天》 巽他甘美兰是印尼三大甘美兰传统之一。巽他族主要聚居于西爪哇地区,而西爪哇省的首府位于万隆 (Bandung)。影片中的甘美兰由当地音乐家演奏。
|
本展览的愿景 着名巽他音乐学者肯利・史培纳 (Henry Spiller) 指出,由爪哇甘美兰所衍生出的多种甘美兰合奏形式,构成了巽他族独特身分认同的重要部分。「虽然甘美兰对于西爪哇而言是外来权力的象征,但经过多个世纪洗礼后,已成功发展并衍生出不同的地方风格和曲目。」本展览旨在向读者介绍巽他音乐的两大流派:「大功甘美兰」(gamelan degung) 和「丝兰朵甘美兰」(gamelan salendro)。
|
巽他
地理 「巽他」其实并非地方名称,而是指在居于现今西爪哇省的南岛民族原住民。该地区古称「勃良安」(Priangan) 或「帕拉香甘」(Parahyangan),意指「神仙之境」。西爪哇北部一带主要为火山和高原,后者向南延伸,是一条狭长的沿海低地。当地天气及肥沃的火山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和咖啡。
|
||
巽他族人 巽他族是印尼第二大族群,他们使用巽他语。历史上,巽他族人主要分为两个阶级:
尽管社会阶级观念在现代社会已式微,以往与之相关的乐种至今仍受到欢迎,并构成巽他音乐的重要部分。
|
||
[图片3] 安克隆 (示范片段) |
[图片4] 卡林丁 (示范片段) |
巽他甘美兰
概况 巽他甘美兰的历史可追溯至西爪哇的古代王国,当时甘美兰多被用于宫廷和宗教仪式,在巽他文化和艺术表现方面甚有代表性。在荷兰殖民地时期,西方音乐涌入,巽他甘美兰受到冲击,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远不及爪哇和峇里甘美兰。幸好在20世纪,大众对传统音乐和文化日益重视,巽他甘美兰因得到音乐家和学者的致力研究、记录、保存和推广,使之得以复兴。时至今日,从传统仪式到当代音乐会等不同场合都可欣赏到巽他甘美兰。巽他甘美兰在现代社会仍不断发展,出现了多部植根于巽他族的悠久文化历史和传统之新作品。
巽他甘美兰已成为巽他族人文化认同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获公认为印尼宝贵音乐遗产的重要且独特的一员。
|
结构 巽他甘美兰与其他甘美兰传统一样,採用四大音乐层次:
四大音乐层次具有特殊结构及相互关系,不仅营造出巽他甘美兰独特的声音,亦使它有别于爪哇和峇里甘美兰。
|
乐团
|
常见乐器
[影片2] 巽他乐器与歌唱 巽他乐器经常为歌唱伴奏。影片中的不同声部以九宫格显示,观众可从中认识不同的巽他乐器。
|
|
巽他和爪哇甘美兰的分别
|
大功甘美兰
[影片3] 大功甘美兰 「大功甘美兰」属巽他音乐其中一个重要流派。此大功甘美兰作品以《影像》为题,由「巽他音乐之父」苏拉诺 (1944-2010) 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超过四百首音乐,当中许多糅合了流行音乐元素和传统印尼音乐风格。《影像》是苏拉诺其中一首最受欢迎的乐曲。
|
概况 当印尼地方统治者仍受荷兰殖民势力控制的时候,巽他宫廷逐渐发展出「大功甘美兰」(gamelan degung)。自1945年印尼独立以来,大功甘美兰在西爪哇迅速流行,并成为巽他音乐的标志。早期的大功甘美兰由颇长的乐曲组成,没有歌唱声部,现代音乐家称之为「古典大功甘美兰」(degung klasik)。直至1960年代,大功甘美兰才引入女声部分。大功甘美兰的结构并不复杂,而且可为女声独唱、竹笛独奏或合唱伴奏。
大功甘美兰的主奏乐器通常是座锣 (bonang),而非诸如帕尼鲁琴 (panerus) 或沙朗琴 (saron) 等金属琴。与爪哇甘美兰的「布卡」(buka) 类似,大功甘美兰乐曲的引子「彭吉」(pangkat) 通常由座锣以中等速度演奏。然而,在快速的乐曲内,「彭吉」会交由金属琴演奏。
大功甘美兰的演出通常以「步步卡」(bubuka) 作为开场和迎宾音乐,乐曲快速且热闹,与爪哇甘美兰的主旋律乐器 (balungan) 演奏有几分相似,但演奏风格更自由和灵活。
|
音乐特点
|
丝兰朵甘美兰
[影片4] 丝兰朵甘美兰 「丝兰朵甘美兰」属巽他音乐另一个重要流派。与大功甘美兰相比,丝兰朵甘美兰的音乐更常出现于大众的生活中。
|
|
概况 巽他族人在16世纪,受爪哇王国所控制,「丝兰朵甘美兰」(gamelan salendro) 就在当时从爪哇甘美兰发展出来,并流行于巽他族民间。两者的演奏风格、音乐手法、乐器功能和音乐组织的原则上皆类似,但它们各自有其曲目。
丝兰朵甘美兰的音域较低,音高相当于爪哇甘美兰的双排座锣 (bonang) 的低八度。它採用丝兰多 (slendro) 五声音阶,并主要为哇扬木偶戏 (Wayang Golek)、古典舞蹈及近代流行的社交舞「节朋甘」(jaipongan) 提供伴奏,另曾常见于婚礼上。时至今日,丝兰朵甘美兰亦会于音乐会内演出。
|
|
音乐特点
|
|
[图片17] 丝兰朵甘美兰与哇扬木偶戏 (Wayang Golek)
[图片18] 日本大坂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展出的丝兰朵甘美兰乐器
|
乐器编制比较
「丝兰朵甘美兰」比「大功甘美兰」使用更多乐器:
乐器 |
大功 |
丝兰朵 |
大锣 (goong) |
✔ | ✔ |
中挂锣 (kempul) |
✔ | ✔ |
沙朗琴 (saron) |
✔ | |
帕尼鲁琴 (panerus) |
✔ | ✔ |
座锣 (bonang) |
✔ | ✔ |
林基锣 (rincik) |
✔ | |
甘邦琴 (gambang) |
✔ | |
肯当鼓 (kendang) |
✔ | ✔ |
二絃琴 (rebab) |
✔ | |
大座锣 (kenong) |
✔ | |
珍郎 (jengglong) |
✔ | ✔ |
克拉切 (kecrek) |
✔ | |
苏林笛 (suling) |
✔ |
结语
巽他甘美兰是丰富且充满活力的音乐传统,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居住在西爪哇的巽他族人,乃至印尼全国的文化遗产。作为印尼甘美兰三大传统之一,巽他甘美兰拥有其独有的曲目、演奏风格、丰富且复杂的音乐织体、音乐组织的原则、术语和历史,加上它独特的锣鼓、金属琴和其他乐器组合,使之有别于爪哇和峇里甘美兰。尽管现代化和民族主义带来挑战,巽他甘美兰在音乐家、学者和文化组织的努力下,仍得以继续蓬勃发展。
|
[影片5] 《你好,万隆》 「大功甘美兰」因有宫廷音乐渊源而获巽他上流阶层喜爱。近30多年来,此音乐流派发展出流行音乐风格,因而得到年轻人的青睐,《你好,万隆》正是典型例子。
|
图片及影片补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