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展覽 – 沖繩篇
文/影/圖:凌家俊 (香港中文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以下圖文介紹內有更多精彩示範/演出片段,不容錯過! |
導言
由沖繩本島及周邊小島所組成的「沖繩諸島」,通稱「沖繩」,是琉球列島中面積最大的群島。沖繩除了是著名旅遊勝地外,也是一個充滿民族色彩的地方。 |
早於十二世紀,被稱為「按司」的首領在沖繩構築了城郭,展開了霸權競爭。自十四世紀起,整個地區由三大勢力分割統治而進入了「三山時代」,統治者透過與中國進行貿易和提供進貢,增強經濟實力。1429年,尚巴志統一琉球,「琉球國」隨即建立。1872年,琉球國納入日本領土,「琉球藩」成立,並於1879年改名為「沖繩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當地有大量死傷者,戰後更被美軍統治,至1972年才回歸日本。 |
長時間的歷史進程,孕育了沖繩獨特的歷史文化。在許多日本人的心目中,沖繩文化確是呈現引人入勝的異國風情。沖繩傳統藝術在歷史與傳統文化遺產的薰陶下,發展出不同的種類,包括音樂、舞蹈和戲劇。它們大部分起源於琉球國時期,深受中國和日本文化影響,經歷了多翻歷史洗禮後傳承至今。 |
沖繩音樂:歷史與發展
宮廷音樂:琉球古典音樂 |
琉球國時期,於宮廷中彈奏的樂曲一般稱為「宮廷音樂」或現今的琉球「古典音樂」,主要由彈撥樂器「三線」彈奏。宮廷音樂亦常用作不同種類舞蹈的配樂,是琉球國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之一。除三線外,琉球箏、笛、胡弓和太鼓等其他樂器也能演奏出莊嚴而優雅的音色。早期的宮廷音樂一般不包含歌唱元素,旋律由笛和三線演奏,效果近似西方的「複音音樂」。自中國元朝,特別在明朝及清朝 (即日本江戶時代),因進貢及政治和經濟等原因,促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宮廷音樂受中國戲曲影響而漸漸出現歌唱部分和歌詞。 |
[影片1] 琉球古典音樂《かぎやで風節》及《辺野喜節》 |
琉球之聲:沖繩民謠 |
隨着琉球國的結束,宮廷音樂轉向民間流傳,沖繩民謠自此衍生發展,產生了許多感情豐富、故事性強的樂曲。沖繩民謠可謂深受民眾喜愛的「琉球之聲」及「大眾民謠」,歌詞常常反映當地人的生活、故事及他們「靈魂」的聲音,在不同島嶼及地區之間流傳着各有特色的歌曲,透過民眾吟唱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前,沖繩民謠主要以沖繩語唱出。三線 – 有三條弦線的彈撥樂器,是演奏民謠的主要樂器。 |
[影片2] 沖繩民謠《芭蕉布》 |
歌唱語言的轉變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飽受了「沖繩戰」一役,不少當地民謠作曲家透過音樂和歌詞影射二戰時所發生的事、表達對美軍佔據的不滿,以及就國民身分對日本政府提出申訴。大眾民謠逐漸產生出「新民謠」種類,以日本標準語填詞,為沖繩民謠揭開新篇章。 |
近代 |
在全球化影響下,沖繩民謠加入日本本土及西方流行音樂的元素,如電子音樂、和聲、和弦等。縱然如此,為展現沖繩當地特色,無論是流行音樂、新編樂曲,以及其他帶有現代色彩的沖繩民謠,普遍仍會使用三線作為非人聲的主旋律。 |
[圖片2] 沖繩民謠歌手以三線與其他樂器演奏家在「2014日本音樂節」合作演出 |
沖繩民謠的特色
沖繩民謠最大特色是採用琉球音階,此五聲音階通常由do、mi、fa、sol、ti組成。民謠主要流傳於沖繩縣轄下的沖繩諸島、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甚至鹿兒島縣轄下的奄美群島。這些民謠常以抒情短詩形式寫成,配上不同長短音節所組成的歌詞。歌詞夾雜當地方言,流露出獨特意境與氛圍。沖繩民謠至今仍在演變中,新創作不時出現。 |
[圖片3] 《かぎやで風節》配上不同長短音節所組成的歌詞。首三句各有8個音節,第四句只有6個。 |
主要樂器:三線
三線是沖繩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源自於十四世紀末傳入琉球列島的中國傳統樂器 – 三弦。三線最初被定位為宮廷樂器,後來受到老百姓歡迎,於各式祭典和民間藝能表演中廣泛使用。日本永祿年間 (1558-1570),三線由沖繩傳到大阪,繼而在日本本土得到普及,並發展成日本特有的樂器 – 三味線。 顧名思義,三線有三條弦線,由高音至低音分別稱為女弦、中弦及男弦。三線的琴杆窄而長,表面的指板沒有音品,琴杆底部連接蒙有蛇皮的木製共鳴箱。演奏者用左手按弦,並用右手拿着特製的爪來彈撥弦線。一般來說,三條弦線的音如下:
|
[圖片4] 三線左手指法簡易圖解 |
三線用「工工四」記譜,與大部分傳統中國樂器使用的工尺譜相似。譜中有不同方格,格中的文字代表相應音符,圓圈則表示停頓。除非有特殊指示,每個音的節奏相若,且特定的音有特定的指法。在沖繩音樂中,節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彈奏方法和音色。所謂彈奏方法是指工工四譜上顯示按弦位置的文字。由於每首歌曲會有不同的調性,所以演奏者往往要將三條弦線調整至適合的音高來演奏。 |
[圖片5] 《てぃんさぐぬ花》(鳳仙花)「工工四」譜連歌詞 |
[影片3] 《てぃんさぐぬ花》(鳳仙花) |
其他常用樂器
三板 |
三板,由三塊木板組成,以一根幼繩連接起來,演奏時像響板一樣夾在手指間,發出活潑咔噠聲以營造節奏。三板雖然結構簡單,但在許多沖繩民謠中是不可或缺的伴奏樂器。 |
[影片4] 三板 – 示範演奏 |
四竹 |
四竹 (日語「四つ竹」),亦是營造節奏的樂器。演奏者兩手只需各握斷成兩半的竹子,然後開合地捶打即可,演奏方法比三板簡單。四竹與三板的另一不同之處是,前者主要用於琉球舞蹈音樂中,後者則常見於民謠中。 |
[影片5] 四竹 – 示範演奏 |
笛 |
笛,又稱琉笛,竹製,有一吹孔及數個指孔。笛在沖繩本島的民謠中並不常見,但在琉球古典音樂,乃至八重山和宮古等列島的民謠,卻經常見到笛和三線的合奏。笛的音色十分獨特,既清脆又悅耳,是沖繩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 |
琉球箏 |
琉球箏是中國箏傳入琉球國後的本土化樂器,及後再傳入日本本土,情況與三線類似。演奏琉球箏的樂師在琉球朝廷中甚有地位。沖繩縣成立後,當地百姓開始接觸此樂器。經過琉球文化的洗滌,琉球箏 (又稱沖繩箏) 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雖然日本本土箏已發展出不同弦線數量的形制,但琉球箏仍以十三弦為主。 琉球箏傳統上不以獨奏形式出現,通常在新年等特別節日與三線及笛等樂器一起演奏。三線和笛奏出琉球古典音樂的旋律時,琉球箏通常擔當襯托的角色。 |
胡弓 |
雖然胡弓的起源尚未得到確定,但學者一般認為它和其他琉球樂器一樣也源自中國。但與三線不同,胡弓先由中國傳入日本本土,再傳到琉球列島加以發展。此樂器的文獻最早見於日本江戶時代初期 (即十七世紀),為當時的盲人音樂家所演奏,並傳承至今。胡弓一般有三至四條弦線。它與小提琴一樣,以琴弓摩擦弦線而發聲,但演奏者拉奏的同時需要不斷轉動琴身。 |
島太鼓 |
除三線外,鼓在沖繩音樂中也非常重要。體積不同的鼓能奏出鮮明節奏,帶動全場氣氛,尤其在舞蹈、祭禮和節日中。由於各島嶼均有其獨特的鼓,它們形狀及大小不一,統稱為「島太鼓」。以下為最常見的三種島太鼓:
平胴太鼓/大太鼓及締太鼓屬雙面鼓,搏浪鼓則是單面鼓。 |
[影片6] 笛、琉球箏、胡弓、島太鼓 – 示範演奏 |
沖繩音樂與其他藝術
音樂也經常出現在沖繩其他傳統表演藝術形式中,以下為大家簡介。 |
1. 琉球舞蹈
琉球舞蹈配有歌曲和樂器伴奏,而表演者的唱腔和舞步是整個表演的精粹。演員皆是男性,而他們在飾演不同角色時,會以不同的聲線演唱,例如:
|
[影片7] 琉球舞蹈 |
2. 組舞 組舞的音樂特點包括:
|
[影片8] 二童敵討 (別名《護佐丸敵討》) |
3. 沖繩戲劇
有別於琉球舞蹈及組舞,沖繩戲劇較輕鬆,而且沒有特定的伴奏樂器組合。 |
[影片9] 方言話劇《渡地物語》 |
4. 節慶舞蹈 i) 哎薩太鼓舞 |
[影片10] 哎薩太鼓舞 |
ii) 獅子舞 |
[影片11] 獅子舞 |
結語
沖繩音樂不僅有異國風情的氣息,也隨着時代的變遷加入各式各樣的元素。在不同朝代及體制的管治下,沖繩的音樂發展因而變得更豐富,更有色彩。從傳統的宮廷音樂到沖繩民謠、組舞到不同的民俗藝術,所有類別都互相緊扣呼應,為沖繩塑造獨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