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巡迴展览 – 日本篇
文/影/图:白得云教授(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科系主任)
日本是许多人喜爱的外地旅游地区,日本的电视剧、电玩、漫画等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日式料理亦于各地甚受欢迎。日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既有类型丰富的各种流行文化形式,亦有各种传统文化艺能,经千百年的变迁而保存至今。早在「文化保育」的概念为大家认识之前,日本社会,从民间到政府,对传统艺能的传承已经形成多层次的体系。这种对固有文化的执着与继承,展现出日本独特的个性。透过以下日本传统音乐的介绍,希望带来一种非一般的旅游经验,让你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入认识日本文化。
欢迎按以下栏目,展开非一般的日本深度游 ,并观看示范演出的足本版 。
日本的传统音乐:「邦乐」的种类与传承
日本传统乐器很多都是源自中国、朝鲜等东北亚邻近地区。虽然乐器的原型是从外地传入,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改革后,这些乐器已经融合到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当中,表现了独特的日本艺术风格。
1868年「幕府时代」终结,展开「明治维新」,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渐明显,日本的音乐亦开始引入西方元素,逐渐发展成各种古典、严肃及流行的体裁与表演形式。与这些新兴乐种类型相对的,是经历世代变迁,从宫廷以至民间流传的各种传统音乐体裁。
由此出现以「邦乐」一词指日本原有的传统音乐,以「音乐」一词指受西方文化影响下而发展成的音乐类型的分类方法。
今天仍然流传的「邦乐」,主要分为几个大类:
- 宫廷、宗教及节庆音乐:包括雅乐及神道祭祀音乐
- 地方的声乐、器乐及相关的乐种:民谣、地歌、三曲、筝及尺八乐曲等
- 剧场类的表演:能.狂言、歌舞伎、文乐
能乐《翁》演出
兵库县篠山市春日神社能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及民间致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1950年政府通过《文化财保护法》,当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了「无形」文化财产(包括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保育政策,理念与现时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似。文部科学大臣自1955年起指定杰出的传承人及团体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即一般所称的「人间国宝」。
传统邦乐的特点
- 以单声部织体为主
- 节奏上以二拍、四拍的拍子为主
- 不同乐种之间,或在同一首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很大
- 曲式上受「序 - 破 - 急」结构的影响,音乐从散、慢的乐段,逐渐发展成节拍较为规整、速度上逐渐加快的乐段
- 强调音色与力度的变化,演奏时,特别是吹管乐器,运用很多微分音
- 最常见的两种五声音阶:带半音的「阴音阶」(又名「都节音阶」)及没有带半音的「阳音阶」(又名「民谣音阶」)
雅乐:在宫廷设立逾千年的礼仪舞乐
雅乐是现今历史最悠久的「邦乐」种类,自飞鸟奈良时期在宫廷建立至今已经超过一千年。「雅乐」一词,起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礼乐」思想,但其实日本雅乐与中国雅乐不是同一概念。雅乐经历千多年的本土化变迁后,至今仍然在宫廷或神社的祭典、礼仪场合中使用。现时日本皇宫的雅乐演奏由宫内厅式部职乐部负责,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将日本雅乐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现时日本的雅乐分为三大类:
- 皇室.神道系歌舞(国风歌舞):源于本土的歌舞,包括神乐、东游、久米歌等
- 外来系歌舞:分为唐乐及高丽乐两大类,表演形式上分为左方舞(唐乐)、右方舞(高丽乐)及管弦(不包含舞蹈的器乐演奏)
- 平安时期之后新创歌曲:催马乐、朗咏
着名的雅乐乐曲包括管弦《越天乐》、左方舞《兰陵王》、右方舞《纳曾利》等。
管弦
舞乐
雅乐:乐器
日本雅乐所用的乐器分三类:
- 吹管乐器:三种横笛(神乐笛、龙笛、高丽笛)、筚篥、笙
- 弦乐器:和琴、筝、琵琶
- 打击乐器:笏拍子、羯鼓、三鼓、太鼓(乐太鼓、大太鼓)、钲鼓(钓钲鼓、大钲鼓)
|
|
|
|
|
下面介绍两样在演奏管弦及左方舞时较为特别的乐器:
笙 |
||
筚篥 |
邦乐:日本传统乐器
德川幕府时代,江户(东京)等地一般观众的喜好,对音乐表演的发展的影响更大,筝、三味线、尺八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乐器,为不同形式的歌唱乐种和民谣伴奏,再发展成自身独特的演奏流派。 | ||
筝 | ||
最早的日本筝是从中国传入,用于雅乐之中。虽然它的形制与演奏手法曾经多次转变(飞鸟奈良时期的宫廷乐筝、室町时期的寺院筑紫筝、江户时期的民间俗筝),但基本上保留了十三弦筝的形制。 十七世纪时八桥检校 (1614-1685) 创立了「俗筝」,被视为近代筝曲之祖。现时日本筝乐中有「生田流」和「山田流」两大流派,分别由生田检校 (1656-1715) 及山田检校 (1751-1817) 创立,两者各有不同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法。 |
||
明治时期以后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新筝」,最重要的有宫城道雄 (1894-1956) 开发的十七弦筝。自宫城道雄的改革之后,其他如野坂惠子 (1938-2019) 等艺术家亦先后推出二十至三十弦形制的筝。现时在日本音乐院校教学中,仍然只教授十三和十七弦筝,以学习传统筝曲为主。由宫城道雄创作的《春之海》是现今最着名的筝曲之一。 |
|
三味线 | ||
两种不同的三味线:中棹(上)、细棹(下) |
||
三弦大约在十四世纪末(中国明代)传到琉球(今天的冲绳),名三味线,成为琉球歌曲的伴奏乐器,十六世纪再传到日本本土。最初掌握三味线演奏的是琵琶法师,即在琵琶伴奏下说唱通俗故事的失明艺人。江户时期,以三味线伴唱的组歌开始流行,再发展成「地歌」、「长呗」等体裁。随着三味线成为流行的乐器,也因应表演的需要而发展成形制不同的三味线。 |
||
其实三味线音乐也有创新的一面,例如津轻三味线採用很多新创而活泼的演奏技巧,是近年相当受年青观众喜爱的三味线音乐。吉田兄弟等演奏家,在创作中更加入了流行及世界音乐的新元素,使到原本只用作传统声乐伴奏的乐器,变得更为接近大众。 |
|
尺八 | ||
尺八同样是作为雅乐乐器传入日本,在平安时期因雅乐的改革被除去。现今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唐代传去的八支尺八。鎌仓时期曾经出现一种叫「一节切」的尺八,由盲僧演奏。另外一种叫「天吹」的窄身尺八,从室町到江户时期在九州十分流行。现今的尺八,是从江户时期禅宗普化宗的游方僧人「虚无僧」所演奏的尺八音乐传承下来。1871年日本政府废除了普化宗,原来的僧人开始向大众传授尺八。
|
||
|
|
|
|
传承方法
日本传统音乐主要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虽然现时已用了乐谱记载所有乐种,但大部分只靠谱字显示音符,而且各乐器均有其独特的记谱法。传统日本音乐的传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着名的音乐大师会「绝活不外传」,从乐谱、演奏方法到理论着作,在过去总会有一些独门心法只会传授给最优秀的门生或流派的继承人。例如,能剧大师世阿弥在十五世纪初写成的名着《风姿花传》,直到十九世纪末才为外人所认识。当代社会环境及科技的急速发展,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形式带来很多改变。现时不少日本大学已经设立专门教授邦乐的学系,然而亦有不少大师坚持固有的教授模式。
|
世阿弥《风姿花传》(十五世纪初) |
邦乐:历史与乐器的发展
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藏乐器: |
||
桦缠尺八(左)、尺八(中)、玉尺八(右) | 螺钿紫檀琵琶:正面(左)、背面(右) | |
螺钿紫檀阮咸:正面(左)、背面(右) |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复制品) | |
2019年奈良正仓院展览宣传单张展示的金银平文琴 |
结语
日本传统邦乐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有非常严格的流派传承文化,亦能够把邦乐的学习融入到现代的教育系统当中。另一方面,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亦能够接受在创作和演奏上,融入现代和流行的音乐元素,丰富了邦乐的生命力,使传统更接近大众。这种对传统的执着与开放,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对认识自身传统音乐文化的反思。
津轻三味线演奏组合「吉田兄弟」:吉田良一郎(左)、吉田健一(右)
示范演出
五木摇篮曲(五木の子守唄)
五木村位于熊本县球磨郡。民谣《五木摇篮曲》有多个版本,歌词内容讲述在富有家庭担任褓姆的贫家女童之生活感嘆。旋律以典型的「阴音阶」构成,并流传尺八等多种乐器的独奏版本。 荒城之月(荒城の月) 《荒城之月》完成于1901年,是泷廉太郎 (1879-1903) 为中学生创作的歌曲,旋律及歌词的创作灵感取自数个已成废墟的古代城堡。旋律亦以「阴音阶」构成,用尺八独奏时十分扣人心弦。 尺八:杨光 |
夜来节(よさこい節)
民谣《夜来节》在江户时期已经非常流行,内容讲述一名和尚被发现在高知市播磨屋桥边的商店购买女性用髮簪的流言。「夜来祭」亦是高知县夏天最盛大的祭典,于每年八月举行。是次版本由筝独奏。 筝:李嘉珮 |
春之海(春の海)
着名筝教育家兼演奏家宫城道雄虽然自小失明,但亦创作了不少出色的作品,其中包括于1929年所写的筝与尺八合奏曲《春之海》。乐曲乃根据他在广岛县福山市一小渔村的童年回忆而创作。此曲于日本新年时经常可以听到。 筝:徐宿玶 尺八:刘颖蓉 辑自华之和音「上弦の曲」音乐会 |
平调.调子(选段)
《调子》是「左方舞」(唐乐)开始时作为引子的一首乐曲,包括「平调」在内的唐乐六调各有一首,用以展示调式的特点。《平调.调子》开始时会先后出现笙、筚篥及龙笛,此选段内由笙吹奏的乐句,节奏自由。 笙:卢思泓 |
越天乐.平调 (选段)
《越天乐》是唐乐及管弦中最为人认识的雅乐乐曲,现时仍于传统婚礼、寺院及神社节日中使用。此选段是乐曲开始时由筚篥演奏的部分。 筚篥:胡晋僖 |
津轻上河源节(津軽じょんから節)
《津轻上河源节》被称为青森县三大民谣之一,演唱时多以津轻三味线伴奏,旋律源自新潟县的民谣《新保广大寺节》。此曲亦经常以津轻三味线独奏呈现,是次独奏版本由广原武美弹奏,他是日本广原三弦道家元,2002年于全国津轻三味线大赛大阪大会获「大赏之部」优胜(冠军)。 津轻三味线:广原武美 辑自嘉义民族管弦乐团「和のひびき」台日交流音乐会 |
南部俵积之歌(南部俵積み唄)
「俵」乃稻草编织成的圆桶形容器,供日本农民存放收割后的大米。《南部俵积之歌》是日本东北青森县三户郡的民谣,当地在江户时期属「南部藩」。 歌词描写农民在丰收后忙于把米俵满满积存,堆放在仓库的劳动场面,是一首载有祝贺意思的民谣。 津轻三味线:广原武美 民谣演唱:柿崎竹美 和太鼓:上田秀一郎 辑自嘉义民族管弦乐团「和のひびき」台日交流音乐会 |
赤胴
《赤胴》配合结他及木箱鼓演奏,充分表现出津轻三味线活泼多变的特点,既有传统风格,又有时代气息。乐曲由广原武豪创作,他随广原武美学习津轻三味线多年,现为台湾广原会会主。 津轻三味线:广原武豪 辑自津轻三味线台湾广原会六周年纪念发表会「和魂洋才」 |
如希望对日本传统乐器及乐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浏览日本洗足学园音乐大学「传统音乐数码图书馆」(内容以日文及英文编写)。 |